为创造让世界感动的建筑而奋斗!
华东师范大学办公中心,原为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的校舍建筑,也是上海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。2014年10月,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总院 开始对其进行保护修缮设计,2015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后,经过一年多的修缮施工,圆满完成了保护修缮任务。该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。
华东师范大学办公中心就位于美丽校园的核心位置,著名的丽娃河西岸,由中楼、东楼、西楼、北楼四幢建筑组成。其东楼、西楼2011年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,中楼、北楼被公布为文物保护点。
办公楼建筑群初建时为大夏中学校舍。1937年,八一三抗战突起,沪西沦为战区,大夏大学西迁,大夏中学也迁至公共租界福熙路西摩路口的一座洋楼。
大夏中学办公楼毁于战火,东楼、西楼被日本人占领,设立华中矿业研究所。
1946 年,抗战胜利,大夏大学回迁,原大夏中学东楼、西楼、北楼作为大学部理工学院院址。西楼曾作为土木馆、生物实验室使用,东楼作为化学实验室使用,北楼作为宿舍使用。
东楼与西楼修缮前使用的是国产老钢窗。代表了抗战胜利后,中国上海不断融入西方生产技术,使钢的生产力大规模提升,逐渐成为海派文化的象征。
办公楼的门窗并没有延续东、西楼钢门窗的特征,而是采用了木质门窗。这应该也是因为建筑建成于物资匮乏、历行节约的50年代的缘故。
北楼因为紧邻丽娃河,又作为女生宿舍使用,有个动听的名字叫“丽娃舍”。
建筑正立面呈现出外廊式风格特征,但屋面及外墙形式延续了东、西楼红砖清水墙和坡屋面的整体特征。后期使用时将外廊封闭。
上海交大研究总院对办公楼建筑群现有门窗逐一进行了检查甄别,发现除部分门窗后期被更换外,原有门窗大多存在变形、开关不便、密闭不严的问题,加之原有门窗材质、玻璃的保温性能不好,建筑在使用中后期大部分都在内侧增加一层塑钢窗,不但影响到室内空间的使用,也影响了外立面的风貌。
结合提高建筑的节能保温性能,在修缮中,上海交大研究总院对办公楼建筑群外墙门窗均进行了原状定制,定制的门窗形式同原状保持一致,但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,大大提高了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。
外观修旧如旧,内在整窗的保温、节能、隔音性能更高。K值可达2.2 W/㎡·K,隔音35dB分贝。
外观修旧如旧,纤细立体,所用钢型材纯度更高更坚固,钢窗加工工艺更完善。
经过了一年多的修缮施工,最终华师大办公楼群得以原貌展现在公众面前,受到了学校及社会各方的认可与好评,并获得了2019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。
修缮后的办公楼建筑群依旧矗立在丽娃河边,继续诉说着历史,见证着未来。
上海扬子饭店(国家一级保护建筑)
上海马勒别墅(国家一级保护建筑)
武汉大学行政楼(文物保护建筑)
武汉平和打包厂(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)
上海徐汇区政府(原上海大修道院)
上海虹口大楼(文物保护建筑)
上海江南造纸厂改造项目(文物保护建筑)
四行仓库抗日战争纪念馆
上海首席公馆(原杜月笙三鑫公司所在地)
上海解放日报大楼(原沙船大王严同春住宅)
上海武康大楼(文物保护建筑)
上海圆明讲堂(文物保护建筑)
上海鞋钉厂(现章明设计院办公楼)
历史文脉陈列馆(文物保护建筑)
上海交大文治堂(文物保护建筑)
上海建业里嘉佩乐酒店(1930年建筑)
上海隐居繁华雅集公馆 (1939年建筑)
上海宝庆路三号(现交响乐团博物馆)
……